【英文字源趣谈(一)】   |
End ![]() |
1. Taxi原来是法文
英文里的“taxi”是个外来语,1907年才从法文里借过来,而法文中的taxi则由taxim*tre(计程表)这个字缩略而成。然而这个法文字的前缀taxi- 本来是taxe(费用)的意思。据说德文里1890年就已经有了taxameter这个字,但法国到1898年才发明了装在出租车(马车?汽车?)上用的taxim*tre。1906年法文里出现把装有taxim*tre的出租车简称为taxi的说法。1907年以后,焦急的英国绅士们终于可以站在伦敦街头大叫“TAXI!”而不致被人误会为骂街。到今天,taxi早已不限于汽车或马车。意大利水乡威尼斯的运河上便有许多taxi小艇穿行不息。听说在埃及,骆驼已经不再是“沙漠之舟”,而改称为“沙漠taxi”了。法文里taxi还可以用来指称开taxi的职业司机,不过这在英文里好象还不至于。 根据《韦氏国际大词典》,在英文里taxi作动词用始见于1910年,指飞机在地面上进出跑道或停靠时的慢速滑行动作。现在涵义扩大很多,可以用来表示汽车(摩托车、联络员)不停地穿梭于几个繁忙的活动重点之间的行动。这样一来,taxi与其最原始的“费用”概念就毫无关系了。
2. 李鸿章发明“chop-suey”?
初到美国的中国人常被一些中国饭馆菜目中的“chop-suey”弄得啼笑皆非,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中国菜。美国有个自命的万事通,在他1983年出版的一本书里言之凿凿地说:1896年8月29日在纽约,中国政治家李鸿章命他的厨师设法制作一道既符东方习惯又合美国人口味的新菜,chop-suey于焉产生。可是1986年版的《牛津大字典》(补编)却引述1888年的一份美国材料对此表示质疑。材料中声称,时下美食家吃中国菜,不可无炒杂碎(chow chop suey)。又介绍其作法说,将鸡肝、鸡杂、木耳、笋丁、猪肚、豆芽等拌和,另加作料炖煮即成。众说纷纭之际,英国有人出来打圆场,求同存异,指出:第一,此菜源于美国;第二,“chop-suey”在中国方言广东话里的意思是“杂碎”,意谓“搅和在一起的碎片”。如此这般,这段公案算是不了了之。 奇怪的是,这些学究们争论“杂碎”的来历,竟没有想到去请教中国饭馆的厨师,也没有人从经济角度去考究早年美国移民多吃“杂碎”的原由。须知直到二三十年以前,美国屠宰业的规定是,动物宰杀以后,只卖肢体部分的肉,而其他那些正好是中国人视为至宝的猪头、鸡翅、牛羊内脏等都一律销毁,因而不少华人移民经常清早赶到屠宰场廉价进货,大快朵颐之余,尚可加工上桌,薄利多销。但是近年以来美国屠宰场也学乖了,猪头鸡翅的价格不断上涨,再加几次移民潮,美国华人人口暴长,“正宗”中国菜大行其道;同时,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世界性的变化,问津“杂碎”者已经少之又少了。顺便一提,“杂碎”在欧洲好象从来没有风行过。除了广东移民比较少以外,欧洲人自己的菜式中也经常采用动物头面和内脏,卖“杂碎”的原料成本必高,这一点恐怕也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