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 忍气制怒】   |
End ![]() |
在人际交往中,要不惹是生非,消灾灭祸,就要做到谨言慎语。谨言,不是不说话,而是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慎语,就是考虑好了再说。
俗话说:善言一语三九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际之间的交流应平等地进行,说话和蔼,善解人意,不能居高临下。惯于伶言利齿、语不饶人的人更应谨言慎语,以免惹是生非。这是一种修养。坦诚固然可爱,但不分场合、地点、对象,一律口对着心、有什么说什么,是万万不可取的,一个人不可能保证自己所想、所做的都正确,听话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不问青红皂白的直言快语,轻则使人下不来台,重则造成隔阂。有的人工作也辛辛苦苦,能力也不差,就是打不了满分,究其根源就是差在那张嘴上。相反,有的人工作、能力均非一流,但因言语、举止得体而颇有人缘。
“闲谈莫论他人过”。背后议论人,早晚有一天会传到当事人耳中,且经过多次转播之后,原文早已走样,当事人听到的往往是夸张了的版本,结果不言而喻。发牢骚也是一样。遇到不平事,通过发牢骚取得心理平衡本无可非议,但牢骚太盛往往会偏激。特别是有针对性的,以大家都熟悉的人为目标的牢骚,结果常常会遭人怨恨。
在现实生活中,令人生气发怒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作为一个头脑冷静的人,应能理智地处理各种不愉快,忍气制怒,换换环境,跳出眼前的烦恼。如果不马上作反应,睡上一觉之后再回过头来想想整个事情,火气也许就小多了。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谅己之心谅人。遇事先想想自己是否也有欠妥的地方,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他是否也有些道理,这样就容易使自己静下来。另外,当自己情绪高涨时,千万注意唯恐天下不乱的好事之徒或借你之手/口出其自己之怒的道貌君子。当然,忍气制怒并不等于生闷气,而是通过忍争取时间去冷静思考,从而得出尽可能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结论。